发布时间:2021-09-09
高稳定性的晶体元器件晶体单元/晶体振荡器依照切型主要分为三种:
(1)kHz 级的晶体单元采用音叉型构造振动子;
(2)MHz 级的晶体单元采用 AT 型构造振动子;
(3)百 MHz 超高频晶体单元采用 SAW 型振动子,温度特性曲线和音叉型振动子相似。随着下游产品 对晶振抗振性、相位噪声等、尺寸小型化等参数央求越来越高,传统机械加工的局限性 逐步显露。
音叉型晶振缺陷:单元尺寸紧缩后将难于获得良好的振荡特性。当石英振动子的尺 寸从 1.2×1.0mm 减小到 1.0×0.8mm 时,串联电阻值(CI 值)会升高 30%左右,也 就是说音叉型晶体单元尺寸紧缩后将难于获得良好的振荡特性。
AT切型 迷你小SMD晶振缺陷:传统机械加工难以满足严厉的公差央求。AT 切割是目前运用最 普遍的石英晶体类型之一,常用于高频晶振。典型的超小型胚料尺寸小于 3.5*0.63mm, 加工难度大幅增加。大范围消费小型晶体时,需求将公差控制在 2um 以内,而传统 机械加工难以满足严厉的公差央求。
超高频晶振缺陷:屡次倍频招致相噪损失严重。晶振工作频率通常与晶片厚度成反 比,传统机械加工最适合的频率范围为 1-40MHz(对应晶片厚度 0.04mm)。以传统 方式消费百 MHz 晶振需求将晶片加工至超薄,从而招致呈现稳定性差及易破损的缺 点。因而,消费百兆赫兹高频晶振通常采用 10MHz 成熟产品作为基准频率源,并经 过屡次倍频取得所需信号。但这样招致电路复杂,相噪损失严重。